第一單元 傳播理論概論
耶魯5年神奇研究成果 :一張圖分出你是用左腦還是右腦!
1.詞是唐朝興起的一種配樂唱歌的新文學樣式,不過到了宋朝才真正發展茁壯。
2.詞是按照詞牌來寫的,每一個詞牌都有固定的型式格律。每一種詞牌字數、句數及平仄押韻都不同。
朋黨論 歐陽修
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說法,從古代就有了,只是希望國君能夠分清楚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。一般說來,君子和君子是因為志趣相同而結為朋黨,小人和小人則是因為利益相同而結為朋黨,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啊!
大學所講的道理,在於發揚光明的德性,在於親愛民眾,在於達到至善的境界。
知道至善境界之所在,才能志有定向;志有定向,才能心不妄動;心不妄動,才能處事安適;處事安適,才能慮事周密;慮事周密,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。
孟子對宋國大夫戴不勝說:「您想要您的君王向善學好嗎?我明白地告訴您:如果有位楚國大夫在這兒,想要他的兒子學齊語(齊國話),那麼他是請齊人來教他兒子呢?還是請楚人教他兒子呢?」
戴不勝說:「當然是請齊人來教他兒子。」
孟子說:「牛山的草木曾經很茂盛、美麗啊!但因為它就在大國的近郊,人們常拿著斧頭之類的工具去砍它,草木還能長得茂盛美麗嗎?這座山的草木在日夜裡滋生、繁殖,在雨露裡潤澤、吸養,並非沒有枝芽生長出來;可是牛羊又隨著在那兒被放牧,所以就變成那樣地光禿禿了。人們看到牛山光禿禿的樣子,就認為這兒不曾長過草木,這那裡是牛山的本性呢?
存在某些人的身上,難道沒有仁義的心靈嗎?他們之所以喪失了善良的本心,也就好像斧頭對於草木一樣。天天去砍伐它們,草木(心靈)還能夠茂盛、美麗嗎?他們在日裡、夜裡滋生、繁殖,在天亮時所產生的清明之氣,喜好、厭惡(其實)和一般人相差並不遠,而他們在白天的所作所為,又把它禁錮、消滅了。如果一再地把它禁錮消滅的話,那麼(到最後)連夜裡的清明之氣也不能夠保存了。當他連夜裡的清明之氣也都不能夠保存的話,那麼他就會和禽獸相差不遠了。當人們看他像個禽獸的時候,便以為他本來就沒有善良的材質,這那裡是人的真實情況呢?
景春說:「公孫衍、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?當他們一發怒的時候,天下的諸侯就會恐懼;當他們安居在家的時候,天下的戰爭就會熄滅停止了。」
孟子說:「這樣的人那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呢?您沒有學過禮嗎?男子成年舉行加冠的典禮,是父親拿大丈夫的道理來教導他。女子要出嫁的時候,是母親拿婦人的道理來教導她,送她到大門口,告誡著她說:『嫁到你的夫家之後,一定要恭敬,一定要小心,千萬不要違背丈夫的意思。』把順從當作正道,這是做人妻妾的道理。(真正的大丈夫)居心以仁,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;處世以禮,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;行事以義,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。得志的時候,和百姓循著正道生活,不得志的時候,就獨自實行他的正道。財富尊貴不能夠淫亂他的心意,貧窮卑賤不能夠移轉他的節操,權勢武力不能夠屈撓他的志氣,這才叫做真正的大丈夫。」
孟子說:「人人都有不忍他人受到傷害的心靈,先王就是因為有不忍他人受到傷害的心靈,於是才有不忍百姓受苦受難的政治。拿不忍他人受到傷害的心靈,施行不忍百姓受苦受難的政治,管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運轉東西那樣的容易了。」
所以說人人都有不忍他人受到傷害的心靈,就像現在有人忽然看見幼兒就快要掉到井裡面去的時候,人人都會有驚懼、憐憫的心靈產生;這並不是想藉以結交幼兒的父母,也不是想要在鄉里朋友間搏得好名聲,也不是厭惡自己會有不仁的名聲才這樣子的啊!
一夫、二郎、三吉、四祥及五平五個人,是青梅竹馬的好友,如今長大成人各
自當上麵包店老闆,理髮師,肉店老闆,菸酒經銷商和公司職員。